首页 > 古典文学 >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序言

序言(2/2)

目录

2007年底到2008年元旦,我进行了为期5天的讲座,本书就是以该系列讲座内容为基础构成的。全书分为5章,序章从历史学家面对历史事件时的反应出发,引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们围绕历史事件所提出的问题,然后从这些了不起的问题出发,讲述历史在被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变得多么富有趣味。第一章主要着眼于甲午战争,第二章则是日俄战争,第三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接下来是“九一八”事变与中日战争,最后以太平洋战争收尾。要是单纯喜欢历史的话,从哪一章开始读大概都没问题,但是如果还抱着“历史不就是死记硬背吗”,或者“历史怎么看都不像是真正的学问呀”这类问题的话,还请务必从序章开始读起。

记得以前在写《战争的日本近现代史》 (8) 这本书时,我就有一个计划,希望能够弄明白日本这样一个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差不多每10年就经历一场大战的国家,是如何将一场场战争的理由正当化,从而获得民众支持的。之所以要厘清这些事实,是因为我自身一直抱有一个疑问,如果自己也生活在那个时代,是否同样会被国家的那些说辞所欺骗,我很怕自己也看不穿那些冠冕堂皇的话。

这次课程主要的探讨对象虽然已经众所周知,但这一次我希望尝试拓宽视野来关注这些问题。例如,在序章中,我将从以下三个论点出发,尝试总结出战争的根本特征。(1)“9·11”恐怖袭击之后的美国与中日战争期间的日本在对外认识上有什么共通之处?(2)在经历了出现大量死伤者的战争之后,国家为何需要新的社会契约?(3)卢梭曾说战争是一种攻击敌国宪法及构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的暴力形态,那么作为太平洋战争的结果,日本又有哪些基本原理被改写了呢?

总而言之,本书探讨的主题就是各个时期的战争究竟对国际关系、地区秩序、参战国家及其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各个时期的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战争这一惨祸一直无情地反复发生着,不断地将参战各国的人民逼向绝望的深渊。在这次课程中,我希望让同学们站在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或是被派遣到中国东三省的移民等当事者的立场上,引导大家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这些过去的战争在我们的课程中再现。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需要简洁明了地总结那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的战争的根本特征,以及战争带给地区秩序、国家及社会的影响和变化。这些思考的全部结果,就是这本书了。

另外,本书不会像地心说一般,只把日本作为中心,我也会从中国和西方列强的视角出发来审视问题,并尽量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将甲午战争视为日本与当时的清政府对东亚地区领导权的争夺的观点,以及根据旅顺会战中日本陆海军相对良好的协同作战能力,将日俄战争视为新形态的近代化战争这种俄国方面的观点。相信这种尽可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讲述方式,不仅会得到年轻读者的喜欢,也不会辜负更高年龄层的读者们对本书的期待。

(1) 相当于我国大学的人文学院。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学制改革中,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由旧制第一高等学校与旧制东京高等学校合并而来。学生入学后,先在教养学部学习两年,而后进入其他学部,或留在教养学部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

(3) 1947年《地方自治法》颁布之前,县议会的旧称。

(4) 大冈升平(1909—1988年),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法国文学翻译家、研究者。

(5) 原文“この 道はいつか 来た 道”,出自日本诗人、童谣作家北原秋白的童谣“この 道”。

(6) 2009年,第45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中,民主党在得票率为4241%的情况下,获得64%的议席(480席中的308席),出现小选区制度下扭曲民意的情况。

(7) 保护佃农佃耕权的相关法律。

(8) “戦争の 日本近現代史”,讲谈社2002年版。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