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战争的视角审视近代(1/2)
“9·11”恐怖袭击的含义
大家好,我是加藤阳子。从今天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想与大家一起从战争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日本的历史。今天来到这里的大约有20个人吧。我听说大部分是历史研究部的成员,不过来自不同的年级。
——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都有。
刚好是最合适的年龄层呢。
我呢,平时是在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授从日俄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为止的历史,最擅长的则是20世纪30年代的外交和军事。我经常被别人说:“研究这种走下坡路的时代,有什么意思呀。”(笑)
要让大家立刻了解其中的有趣之处,确实是有点困难,我就先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大家是否还记得,2001年9月11日,美国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多起恐怖袭击,当时人们将这样的恐怖袭击称为“新型战争”(war like no other)。这一观点首先就将焦点放在了这种过去未曾有过的战争形态上。所谓“新型”,就是指恐怖分子在未宣战的状况下,劫持民航客机撞击纽约的世贸双子塔——这一美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性建筑——杀伤大量平民的方式。这种做法直接深入美国内部,利用一般人日常搭乘的民航飞机,对美国人的生活及工作场所进行袭击。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美国所受到的攻击是在美国国内,在与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点发生的。因此,这起恐怖袭击与其说是由敌国倾全国之力挑起的对美国的战争,倒不如说是潜伏在美国国内的不法分子以无辜民众为目标进行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些不法分子就可以被认为是需要借由国家权力进行镇压的对象。
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必然会有五花八门、无论如何都不得不诉诸战争的原因,而且不论什么时代,每个国家都会主张自身不得不使用武力、进行战争的正当性。但在“9·11”事件中,美国的态度与其说是要击败战争中的敌国,不如说是要将那些违反国内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邪恶犯罪者绳之以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感觉很难把敌方视为战争中的对手,或者说战争的当事人。
其实,日本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大家能想到吗?
——是什么时代的事呢?
在学校可能还没学到这一段吧。就是发生在我所擅长的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事件,当时中日两国正在交战。日本在家世显赫的近卫文麿 (1) 担任首相的时候,曾对当时身兼中国军事与政治领袖的蒋介石发出声明,当时日本说了什么呢?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没错,就是这样。教科书也有写。1937年(昭和十二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的中日两军的冲突,瞬间就扩大为全面战争。但在这场战争爆发后大约半年,也就是1938年1月16日,近卫首相发出声明,表示“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无视正在交战的国家,这算怎么回事?普通人大概都会这么想。但是,当时的军人们,以及本来应该辅佐并提供建议给近卫首相的智囊们却并不在意。不仅如此,他们对于战争还有更不可思议的看法。
比如1939年1月,作为被派遣到中国作战的日本陆军华中派遣军(原名“中支那派遣军”)心脏的司令部曾发出这样的言论:“此次事变不是战争,而是报复,国际惯例认同以报复为目的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当时日本进行的不是战争,而是“报复”,因此,这一军事行动也是被国际惯例认同的。
——报复?第一次听说……
确实如此呢。我甚至可以说,现代日本人当中,听过这个词的人可能基本上没有吧。如果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报复”这个概念,就是当对方国家出现违反条约等不当行为时,可由我方采取相应的行动,制止其行为。而当时日军的借口就是中国没有遵守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所以必须采取武力行动来让中国遵守条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