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序言

序言(1/2)

目录

一直以来,我所写的通俗读物或是学术著作,大多是面向年龄层较高的读者,而非高中或者初中的学生们。那么我又是为什么突然起意,要和高中生们一起探讨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人所做的选择呢?首先,我想要从这一点开始说明。大学老师说话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绕圈子,还请稍加忍耐,继续读下去。

从我到东京大学讲授日本近现代史开始,时间一下子已经过去了15年。因为隶属于文学部 (1) ,所以我的学生都是进入东大两年以上的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毫无疑问,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首先在教养学部 (2) 时期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科,再让文科学生分别进入法学部、经济学部、教育学部、文学部这种做法,我越来越感到疑惑。因为这样一来,最终就只有文学部的学生才会接触到日本近代史课程,这种安排是不是太迟了?有句老话不是说,打铁要趁热吗?

我所研究的对象,是从1929年“大萧条”开始的时代。那场经济危机经常被拿来与现代的金融危机相比较,当时的经济危机规模空前,影响了整个世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其中,我主要的着眼点是20世纪30年代的外交与军事。在报纸和电视上,人们常常会简单地把30年代的历史与现在的状况进行对比,但是,要简洁地回答从30年代的历史教训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大家如果被问到30年代的历史教训是什么,能够马上回答出来吗?在这里,我试着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帝国议会众议院议员选举与县会 (3) 议员选举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止,当时的民众一直试图通过政党政治来实现国内的民生改革(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来认可劳动者的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等权利,大家可以联想一下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实施的诸多类似改革)。其次,当时的民众也强烈期盼着能够有一个新的政治体制,通过正确地反映民意,来实现政权的更迭。

但是,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在战前的政治体制下,那些呼吁进行改革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在既存政党、贵族院、枢密院等诸多“围墙”的阻挡下始终未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因为在既存的政治体制下无法实现这些改革,结果就造成许多民众转而支持军部这个似是而非的改革推动者。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吧。但是,单就当时陆军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来看,诸如创设自耕农、制定工厂法、改进农村金融机关等内容,可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民生改革。

大家应该可以想到,我在这里使用“似是而非”这个词的理由。因为这种改革的姿态终究只是一种假象,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最重视的肯定是国家的安全保障。如果到了与苏联的战争不可避免,或是要与美国开战的地步,那些旨在保障民众生活的改革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毫不犹豫地抛弃。

通过这一点,我想要揭示的教训就是,当本来应该对国民的正当要求加以回应的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时,就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政治势力,他们通过向民众虚假地展示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来获得人民的支持。当然,我完全没有战前陆军那样的政治势力可能会卷土重来之类的意思。《莱特战记》和《俘虏记》的作者大冈升平 (4) 也在《战争》一书中大胆宣称,历史绝非单纯的循环,诸如“这条路似曾相识” (5) 之类的想法,本身就是失败主义。

那么,现代政治体制的机能不全又是什么样的呢?一方面,其来源于如今选举制度的桎梏。在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中,虽然也同时使用比例代表制,但六成的议席还是从小选区选出的。在一个选区只存在一个当选人的小选区制度下,执政党就有可能在失去民众支持的情况下,也不解散众议院进行总选举。这种情况在2008年和2009年都真实地发生了 (6) ,在失去民众支持的情况下,本应该重新进行选举,但实际上却没能实现。

另一方面,同样在小选区制度下,那些对投票充满热情,并且在人数上占有优势的群体,其意见就会相对得到尊重。根据2005年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日本总人口的两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老年人还非常较真,投票率很高。例如,在2005年的选举中,高唱邮政民营化政策的自民党获得大胜。当时,60岁以上人群的投票率超过了80%,相对地,20多岁的年轻人的投票率则徘徊在40%。面对这种情况,小选区制度下的政治家显然无法忽视那些踊跃投票的老年人的意见和要求。这与战前的政友会等政党因为支持者中存在大量的地主,而未能实现创设自耕农、制定《小作法》 (7) 等政策的情况,十分相似。

再过17年,我也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年人,所以刚刚那些言论恐怕对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所有孩子能够得到健康保险,对单亲妈妈给予额外的援助这类政策亟须优先实施。遗憾的是,这些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预算支持,其中就有年轻一代的需求在政治上没能得到很好地反映这一客观原因。

这样的话,我觉得政府即使被批评偏袒年轻人,也必须下定决心去实施照顾年轻一代的政策,否则就没法公正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一方面,国家需要从早期开始就准备好众多的优良教育内容来供人们选择;另一方面,我希望年轻人抱有自己是国家未来希望的觉悟,不分文理,努力学习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知识。刚刚是从30年代的历史教训说起的,一下子就说到这里了呢。

这本书以朝日出版社铃木久仁子准备多年的策划为基础,在神奈川县私立荣光学园的石川昌纪老师、相原义信老师、福本淳老师,以及在后记中所提到的诸位老师的无私协助下,最终得以完成。另外,我还想说,对于在东京都私立樱荫学园度过了初中、高中生活的我来说,荣光学园是我踏入的第一所男校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