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退出联盟(1/2)
帝国议会中强硬论的侧面
1932年10月,吉野作造在李顿报告公布后发表文章,表示生活再怎么不顺也不能去作恶,这种古老的美德和从容的心态,正从日本社会逐渐消失。而且不同于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可以挺直腰杆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的主张,这一次日本甚至完全没有恰当的说辞来证明自身开战的正当性。
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其实也没有决绝到如果日本的主张得不到认同,就退出国联的地步。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当时人们的公开论调乍看之下都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有畏惧军部的因素存在,使得人们只能在嘴上高喊一些强硬的口号。
例如,在1932年6月14日的众议院会议上,由政友会和民政党这两个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共同提案,议会全员一致通过了承认“满洲国”的决议。与此同时,李顿调查团的成员们正在挥汗写作报告。议会完全无视这种形势,承认了“满洲国”,真可以说是狂妄至极。不过,通过现在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强硬派的政友会当时的真实意图。
芦田均是一名外交官出身的政治家,他因为在战后制定日本国宪法草案时,对宪法第九条进行了修正而出名。“九一八”事变时,他隶属于政友会。1932年,芦田在政友会发行的11月号机关报《政友》上发表文章,论述了自己对“满洲国”的意见。他认为,虽然“满洲国”毫无疑问只是关东军建立的傀儡国家,但是,日本政府在9月15日正式承认“满洲国”的举动还是理所应当的。
芦田还表示,就算国联无视日本的主张,在报告中不承认“满洲国”,日本也可以不承认调查报告,这样并不违反国联盟约。芦田有作为外交官的经验,熟知国际联盟的相关规定。因此,他建议没有必要嚷嚷着要退出(当时最强硬的论调已经在高呼退出国际联盟),而只要单纯采取“不回应劝告”的态度即可。如同吉野作造的感叹,社会已经完全倒向了强硬论。但是,就算在这种时候,议会中还是有人抱着“承认‘满洲国’可以、退出国际联盟不行”的态度。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时的外相是内田康哉,此人因为提出“焦土外交”而闻名。1932年8月15日,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的内田外相在众议院的答辩中,说出了“即使让国家成为焦土”的惊人言论,以此来表明其承认“满洲国”的决心。不过,通过现在的研究,内田外相当时内心的想法已经大致明了。东大国际关系论的酒井哲哉教授和学习院大学的井上寿一教授为我们说明了内田的意图。内田认为,如果日本在“满洲国”问题上表现出强硬态度,也许中国国民政府内部倾向于对日妥协的人,就会出面与日本进行直接交涉。
这些倾向于对日妥协的人,其实也包括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蒋介石已经预见到,国际联盟是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的,所以他准备在与日本完全对立之前,先在国内击败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国民政府在1932年6月中旬召开的秘密会议上,确实决定了先在国内击败共产党,然后与日本对抗的方针。蒋介石还专门找来驻日公使,要求“对日合作”,逐步推动中日两国的协调关系。7月,蒋介石对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此可知,内田外相的方针确实是对中国国民政府内部方针变化的回应。1933年1月19日,内田自信满满地向昭和天皇报告,国际联盟那边已经没有问题,难关就快要渡过,日本不用退出国联了。
松冈洋右的感叹
听到内田对天皇的上奏,有个人感到相当不安,那就是内大臣牧野伸显。内大臣侍奉在天皇身边,会在包括政治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上给天皇提供参考意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牧野在日记中写道:“天皇感到担忧,似乎并没有接受意见。”虽然内田信心满满,但是并没能让天皇安下心来。昭和天皇对于内田采取强硬的态度来迫使中国坐到谈判桌前的做法,感到强烈的不安与不满。
对内田的做法感到不安的,不只有天皇和牧野。在巴黎和会上与牧野合作,向世界宣扬日本主张的正当性的松冈洋右,也是其中之一。在审议李顿调查团的报告时,松冈再次以日本全权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国际联盟的会议。
松冈在1933年1月底发给内田外相的电报里提了不少建议,如日本应该适时停止强硬表态,因为英国尽力想让日本留在国际联盟的妥协策略不见得会奏效,所以日本要赶紧拟定一个妥协条件。让我们来看看松冈给内田外相的电报里具体是怎么说的:
不用我多说,很多事都是保持在八分程度最好。联盟不可能如期望的那样对满洲问题不闻不问、袖手旁观,我国政府内部应该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洁癖是日本人的通病。……纠结于一个问题,最终落得不得不退出的境地,令人遗憾,绝对不能这样。考虑到国家的前途,我在此直率地陈述意见。
大家觉得松冈这个人怎么样?我经常被学生说对松冈太宽容了,但是在面对是否退出国际联盟这种关乎国家前途的问题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交给外相,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松冈认为,日本应该就英国提出的两个方针进行妥协:一是邀请美国、苏联等非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调解委员会,听取意见;二是中日两国以当事国的身份一起加入调解委员会。以上是1932年12月英国外交国务大臣西蒙的提案,但内田却断然反对妥协。
内田认为,一旦美国和苏联加入国联调解委员会,日本在国联的舆论环境会更加恶劣。事实上,内田的观点并不正确。当时美国正值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没有余力关注其他国家。1932年11月,随着民主党人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当选总统,美国国务卿也从一直以来对日本严加指责的亨利·史汀生(henry lewis stin)变成了赫尔(rdell hull)。美国开始专心于国内问题,外交上也转向了孤立主义,而且美国这种外面的世界与自己无关的态度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苏联则在1932年12月向日本提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农业集体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所以也需要暂时专注于国内事务,无法进行与日本开战的准备。
准备进行妥协的不只是松冈,1932年12月15日,被陆军派去参加国联会议的建川美次也在发给陆军大臣的秘密电报中写道:“现在不如大张声势同意他们加入,如何?”这里所说的“他们”,就是指美国与苏联吧。即使陆军方面也有人表示需要妥协,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