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草枕 > 再版后记

再版后记(1/1)

目录

《哥儿》和《草枕》的初版译本成书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外国文学园地犹如一夜春风过,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日本方面,夏目漱石、岛崎藤村等名家名作陆续译介过来。全国七家出版社联合组织出版了《日本文学流派代表作丛书》,这两本书就是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之一种而纳入出版计划的。

关于夏目漱石,湖南人民出版社此前已经出版了我翻译的《三四郎》、《从此之后》和《门》三部曲的分册和合集。一九八五年,我在早稻田大学学习和研究期间,接到丛书编委会要我翻译这两部作品的约请,翌年回国后即行着手翻译。一九八六年八月,该书由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三千七百五十册,很快就在市面上绝迹了。自那之后,一直未能再版,我只得保留一册,什袭藏之,以待将来。

日本作家中,夏目漱石是我最早爱读的一个。大学时代,在恩师刘振瀛先生指导下,我读了《我是猫》和《心》等,后来又几次探访漱石在东京新宿区以及“东大”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心中辄向往之。尤其在“早大”那一年,几乎每日来往于牛込、小石川、神乐坂和高田马场等漱石幼年时代的有缘之地,备感亲切。

新世纪初,我怀着对这位文豪深深的景仰,特地沿着《哥儿》和《草枕》人物和故事所涉及到的环境舞台跑了一圈儿。我到四国爱媛县松山市,洗过道后温泉,这里曾是作者和书中人物哥儿光顾的地方。我乘过“火柴盒”般大小的“哥儿小火车”,品尝过炸虾面和团子。后来,我又去了熊本,拜访了漱石旧居和“五高”——如今的熊本大学,聆听作家百年前演讲录音,在校园内的漱石坐像前徘徊。我在《九州杂记》一文中详细记述了那次旅行的感悟。

这两本书先后发表于一九〇六年四月号的《杜鹃》杂志和九月号的《新小说》。当时,夏目漱石正值创作高潮时期。一八八五年四月,漱石放弃高等师范学院的优厚待遇,特立独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教了一年书,小说《哥儿》以松山生活为题材,运用讽刺和幽默的笔致,记述了那段满含苦涩的经历。《草枕》的写作动机则源自数年前偕同友人赴熊本小天温泉的一次行吟之旅。这是一部凭借超凡的觉醒精神,有意逃离现实,一味追求唯美意识的非同一般的杰作。《草枕》的字里行间,奔涌着美的河流,通篇上下洋溢着美文的要素。

两部作品问世的第二年,一九〇七年漱石四十岁,正式辞去一切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专念于文学写作事业,终成一代大家。

岁月沧桑,老书新版,相信又会有一大批新读者。读过初版的朋友,故友重逢,再温当年阅读趣味,想必也会有新鲜的感受。

陈德文

二○一四年二月一日

草于浜名湖畔

书页 目录 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