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女生 > 医路坦途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感动

第一百六十七章 感动(2/2)

目录

出了镇子,路就越来越难走,慢慢的骑马的跑不快了,坐马车的时不时还要下车来推。

爬山涉水,这边雪山上下来的大河,汹涌的连个桥都没有,看着浪花翻滚,别说趟水过河了,一般人看着都眼晕。

男医生下马牵着马,马上坐着女医生,闭着眼睛的几个女医生,比如那朵,比如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王亚男,一声声的怪叫。

惹得随行的政府小干事们,捂着嘴偷偷的笑。

从太阳还没升起,他们就已经出发,到了太阳已经爬在半空中了,他们还在行路。

“到了没有啊,我腰都快断了。”王亚男给张凡撒气。

“快了,快了,我们走的慢,要是往日里,我这会已经到了第一个牧场了。”

老李医生一边走,一边把马匹上的奶疙瘩分散给这帮没了精气神的老师们。

酸涩的奶疙瘩含在嘴里,慢慢的恢复着一群人的体能。

又过了两小时,第一个牧场已经到了,几十人的队伍这个时候已经拉的长长的,如同上千的溃兵一样。

远远望着草场和帐篷,迎接他们的是如同牛犊子大的牧羊犬。

电视里的牧羊犬,好像都是精灵,很可爱,但实际上,这种山中的草原上的牧羊犬,可不能用可爱来描述。

一身厚厚的毛发,脸盆大的脑袋,飞奔在草原上,就像狮子一样,还不是一两个,而是有十几个。

一群狗,狂吠的跑了过来,那样子可怕的就像是要撕扯了这帮陌生人一样。

不光是人,就连马匹都出现了惊慌。

李医生赶紧上前,嘴里喊着少数名族特有的语言,几个狗好像都认识李医生,跑来嗅了嗅以后,但还是警惕的望着这群陌生人。

没一会,帐篷那边几个牧民也赶了过来,一边喊,一边跑。

看到李医生的时候,特别亲热,就如见了亲人一样,搂抱的搂抱,握手的握手。

先是问候,“家里的老人好吗。”

“好。”

“家里的牛羊好吗”

“好!”

“家里的狗好吗!”

“也好!”

几分钟过去以后,才是正儿八经的介绍。

“这些都是医生!”

热情的牧民们差不多是抬着,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这么热情的把医生们抬进了他们的帐篷。

然后牧民们,骑着马如同哨兵一样,四散而去。

“他们是给其他草场,还有放牧的人送消息去了。”

李医生给张凡他们介绍着。

部落里面年纪大一点的老年男性牧民这时候招待着张凡他们。

“奶茶,新鲜的奶茶,盛在银碗里的奶茶。”

“马“a”奶酒,双手捧来的马奶酒。”

“酒就不喝了,我们是来给大家做义诊的。喝醉了,就没办法干活了!”张凡笑着拒绝了。

没一会,瞧病的人群汇聚的越来越多。

第一天,大家牢骚满腹。

第二天,大家沉默不语。

第三天,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

“明天,将是我们最后一站了,虽然才走了没几个地方,连平日里李医生的四分之一的路程都没有走完。

但,我想,通过此次的义诊,大家或许能体会到点什么东西。

好,现在休息。”

第二天,草原的义诊算是结束了。

这边的医疗情况真的不乐观,血压高到200的老人比比皆是。

舍不得吃药,不是买不起药,而是没地方买,这里遇上雨雪天气,李医生就出不了门。

所以,老人们藏着李医生的药,除非头疼的实在忍不住了,才会拿出来吃一点。

还有孩子,没有按时打疫苗的,特别是一些小孩子,瘦弱的不像样子。

张凡他们一检查,乖乖,肚子里面蛔虫特别多。

几十个医生,两天的时间里,不停的看病,不停的给他们义诊。

从早上忙到晚上,甚至第一天的时候,月亮都到半空了,还有络绎不绝来瞧病的。

有病人,医生们就得看,这是铁律,预约,这里行不通的。

从刚来的陌生,到两天后的熟悉,牧民热情到了极点。

杀牛,当年的小牛犊子,张凡拦都拦不住,一杀就是四五头,羊,马,真的,他们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

清晨,张凡他们悄悄的起床,走出帐篷,今天要离开这里了。

当走出帐篷,医生们集合点名以后,将要离开的时候。

牧民们悄悄的都从帐篷里面走了出来了。老的老,少的少,只要能走路的,都出来了。

语言不通,但心是热的,眼神是真切的。

那朵怀里死死的给放满了许多许多酥油,奶疙瘩,小娃娃拉着那朵的衣角,依恋的靠在她的身边。

因为那朵给他了打虫药,甜甜的吃完以后,肚子再也不疼了。

风干的牛羊肉,成片成片的往张凡他们的行礼里装。

“带不走啊,我们还要赶路呢。”张凡不停的解释着。

没用。

原本要悄悄的离开,可最终还是没有如愿。

唱着牧歌的牧羊女,站在山头上,用嘹亮的歌声,不停的欢送的着医生们。

骑马的汉子送了一程又一程。

感动,什么是感动,这就是感动。

那朵,王亚男,年轻的女医生们站在马车上,不停的挥着手,脸上挂着泪水。

男医生们和马上要分别的牧民们不停的搂抱,现在没有了当初嫌弃对方身上的骚腻的味道。

剩下的全是实实在在的感情。

“我都忍不住想留下来了,这才是医生啊,太伟大了!”

终于看不到他们了,王亚男躺在马车里,脸上还带着一股股谈不上哀伤的神色。

出了草原,进入了村落。

这边是夹在大山中的村子,耕地特别少,土地极其的缺乏。

所以,年轻人,壮年人,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早早的种了冬小麦,一开春,他们就全部离开了这里出外打工。

而留在庄子里的人,真的是老老少少。上,只有年过六十。下,只有未满六岁的。

有些时候,人们会说,为什么不搬迁

内地,很多偏远的山区已经被搬迁,成千上万的村落被搬迁到了适宜居住的地方。

但,这里不行。

因为,这是国境线!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