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达尔文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达尔文(1/2)

目录

这是中国第一次登陆作战,张孝淮又是出了名谨慎的人,故而准备的相当的完善的,150艘3000吨级的运输船,运送了接近25万吨的给养,还有2个师的士兵,共计5万人,这是第一波攻击力量,对于通人口不过是10万多一点点,还有接近数千的华人达尔文来说,足够用了,早在10天之前,有差不多500名特种部队的士兵,已经在偷偷的进入到的达尔文,就躲在唐人街的地下储藏室之中,澳大利亚对于中国方面的行动,一点都不知道,更别说,提高警惕了,400名特种部队,连赤塔那样的要赛级的城市,都能够掀翻了,更别说一个普通的,没有足够防御和准备的达尔文了,即便在澳大利亚,达尔文都不是什么重要的城市,最多就是因为金矿兴起来的新兴城市。

东帝汶,在赤道附近的他,显得有些炎热,30万军队到这里,都晒黑了不少,可总算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条件,靠近军港的那边,警笛声长鸣,早就接到命令士兵开始登船,经过扩建,足以容纳100艘大小船只的港口,只有50只船同时登船,各种的后勤物资和军用物资,早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而在军港的另外一端,12艘新式登陆舰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登陆舰,这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其实登陆舰的前身,已经在俄罗斯黑海舰队出现,被成为艾尔皮迪福尔,是一种平地货船吃水很浅,可以在一些码头条件较差,或者是无码头的地方进行登录,后来才有人看重它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二战逐步的发展起来。

中国在科技崛起之后,船舶制造直接越过了普通的时代,进入到了辅助设计和建造的时代,造这种平底船,完全没有压力,杨元钊对于登陆舰知道不多,可是他可以提出用途,甚至把大致的方向搞出来,自然有船舶设计专家完成他,登陆舰可以运送主战坦克,而无需转换水陆坦克,这对于登陆的作用极大,两栖坦克虽然强悍,适应能力好,可是在登陆作战之中,就不如主战坦克皮厚,在坦克先导之下,步兵跟随攻击,对于登陆作战的作用非常的大。

认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被登陆作战的演练吓一跳的军方,立刻同意了登陆舰的建造,甚至第一批高达200艘,未来在太平洋,甚至越过亚洲到地中海作战,登陆舰都是最超值的,他可以在复杂的海情条件下,进行登陆作战,直接把装甲力量,投射到港口,或者非港口的海岸区域,这一点来说,效果好的不得了,可以有效的增加火力,并且减少伤亡。

不过登陆舰跟浅水重炮舰都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速度的问题,登陆舰还好一点,12节-22节的速度,真的加速起来,还是跟的上普通舰队的,浅水重炮舰就不行了,他最高的速度只有12节,适航性还差,很多时候,只能够被拖着走,这就极大的约束了他们的使用范围,不过在关键时刻,类似的张孝淮这样,不着急攻击,静静等待机会的时候,这些船还是可以运到这里。

只有500公里宽度,最窄处不到450公里,这对不12节的普通商船巡航来说,都不是一段很长距离宽度,无论是浅水重炮舰,还是登陆舰,都适合带上,有了他们,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伤亡。

在早晨4点多左右,就开始了登船,50艘船一起登船,每艘船上面,才容纳1000名士兵,这些商船,还不是未来最强的商船,在中国遍布南北的船坞之中,正在开工兴建的,是一种快速运输舰,从最开始,就不立足于民用,而是在军用,他们强度达到了军舰的标准,速度更是高达19节。

战争会中,每一秒钟的速度都非常关键,可能快了一两个小时,对于战役来说,就是另外一个天地了,可是在商业用途上面,追求性能是最大的劣势,他会让商船在竞争之中落于下风,中国海军决定兴建500艘军用运输舰,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来,对美的袭击,让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也暴露出了美国的强大,太平洋战争将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即便是取得了战争胜利,未来中国在太平洋中间,拥有众多的军事岛屿,这些军港,也需要大量的运输舰。

不过,是军事用途的战舰,就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保守估计,要到1916年底,第一批32艘高速军用运输舰,才能够投入使用,而目前,只能够使用普通的商船改装。

这不是第一次登陆作战,可是那是在台湾,在攻击台湾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派出了特种部队,把台湾整个搅乱,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台湾是中国人的土地,居住的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即便有日本人,也都是黄种人,中国人进入有天然的优势,澳大利亚不一样,土著都跟中国人不一样,至于主流民族,是白人,中国依靠着唐人街,埋伏进去一部分的特种部队,作为暗招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动作再大的话,惊动了澳大利亚政府,让他们整个有了防备那就不好了。

上午6点钟,太阳刚刚升起后不久,所有的人员都已经登上了商船,一共150艘商船,还有70多艘大小战舰,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东帝汶码头,他们的目标坚定,就是近在咫尺的帝汶海,只要穿过而来帝汶海,就是他们这一次的目标,预计这个航程会持续一天一夜,幸运的话,会在明天清晨,太阳没有升起之前抵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