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时间的秩序 > 13.时间的来源

13.时间的来源(2/2)

目录

“时间”变量是描述世界的变量之一,是引力场变量中的一个(第4章)。在我们的尺度上,无法记录量子涨落(第5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时空是确定的,就像爱因斯坦的大型软体动物;在我们的尺度,软体动物的运动很微小,可以忽略,因此我们可以把时空看成像桌子一样的刚性存在。这个桌子具有维度,有我们称为空间的维度,也有我们称为时间的熵会增加的维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对于光速以低速运动,因此感觉不到不同时钟的不同固有时之间的差别,离物体远近造成的时间流逝快慢的区别对我们而言太小了,也无法区分。

因此,在许多我们可以谈论的时间里,最终只能谈论一个——我们经验的时间:均匀、统一、有序。这是作为人类从我们的特殊视角对世界做出的近似、近似再近似的描述,我们人类依赖于熵的增加,被固定于时间之流。我们就如《圣经·传道书》所言,生有时,死有时。

这就是我们的时间:具有多种独特属性的多层次复杂概念。而这些属性源于各种不同的近似。

许多关于时间概念的讨论都很令人困惑,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复杂与多层次的一面。他们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看到这些不同的层面是独立的。

这就是经过毕生思考之后,我所理解的时间的物理结构。

这个故事的许多部分是可信的,另一些看起来很合理,还有一些是试图理解整体而做出的大胆猜测。

实际上,书中第一部分叙述的全部内容已被无数实验证实。时间根据高度与速度延缓;当下不存在;时间与引力场之间的关系;不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基本方程无法识别时间的方向;熵与模糊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已经被很好地证实。1

引力场具有量子特性已经达成共识,虽然目前只有理论上的论证,而没有实验上的证据。

第二部分讨论的,基本方程中不存在时间变量,这点看上去可信,但关于这些方程的形式,仍然存在很激烈的争论。时间的起源与量子非对易直接相关,我们观测到的熵增取决于我们与宇宙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我认为很迷人的观点,但还远未得到证实或被广泛接受。

无论如何,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普遍事实是,世界的时间结构不同于我们看到的那幅幼稚图景。这幅幼稚图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却不适用于理解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它很有可能甚至不足以帮助理解我们自身的本质,因为时间之谜与我们个人身份之谜、意识之谜交织在一起。

时间之谜一直困扰着我们,激发强烈的情绪,滋养了许多哲学与宗教。

我相信,正如汉斯·赖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在一本非常清晰易懂的关于时间本质的书——《时间的方向》(the direction of ti)里所提出的那样,巴门尼德想要否认时间的存在,柏拉图假想出一个存在于时间之外的理念世界,黑格尔谈论的时间里精神超越时间并且充分了解自身,这些全都是为了逃避这个令人焦虑的时间。为了逃避这种焦虑,我们想象出了“永恒”的存在,一个在时间之外的奇怪世界,我们想要和神、和上帝、和不朽的灵魂住在那里。[1]在建设哲学大教堂方面,我们对时间强烈的情感态度所做出的贡献比逻辑与理性更多。相反的情感态度——敬畏时间,也诞生了很多哲学,比如赫拉克利特(heraclit)或柏格森(bergn),但并没有让我们离理解时间为何物更近一点。

物理学帮助我们穿透层层迷雾,证明了世界的时间结构与我们感知到的有多么不一样。它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能够免于情绪引起的迷雾,去研究时间的本质。

但在寻找时间的途中,我们朝着远离自己的方向进发,最终却发现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事物。也许就像哥白尼那样,研究天空的运动,最终却搞清了脚下地球的运动。也许最终,时间的情感维度并不是阻碍我们客观地理解时间本质的迷雾。

也许时间的情感正是时间对我们而言的样子。

我认为不需要比这理解得更多了。我们可以问更多问题,但我们要小心那些无法被准确表述的问题。当我们发现了时间能被谈论的所有方面,我们就发现了时间。我们也许表达不出对时间的直接感知,但还是对它笨拙地示意(好吧,但它为何会“流逝”呢?),但我相信,我们现在只是在把事情搞混,执意要把近似的语言转化为事物。当我们无法精准地表述问题时,通常不是由于这个问题十分深奥,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假问题。

未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会更完善吗?我认为会的。在这么多个世纪的历程中,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已经取得了令人目眩的增长,而我们仍在继续学习。我们正开始瞥见时间的奥秘。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时间的世界:可以用心灵之眼感知到世界的深刻结构,如我们所知,时间不再存在——就像山上的傻瓜看到日落时发现地球在转动,而我们开始发现我们就是时间。我们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在神经元连接里由记忆的痕迹开启的空地。我们是记忆,我们怀旧,我们期许着不会到来的未来。由记忆与预期开启的空地就是时间:有时是痛苦的来源,但终究是一份巨大的礼物。

无穷的混合游戏带来的宝贵奇迹已经为我们开启,让我们得以存在。现在我们可以微笑了。我们可以回去,把自己宁静地浸入时间——浸入我们有限的时光——去品味时光每一次飞逝的强烈震颤和我们短暂存在中的宝贵时刻。

[1]关于赖欣巴哈的这条评论,有个很有趣的内容。有一篇用分析哲学讨论时间的重要文章,听起来与海德格尔的观点很相近。后续的分歧很明显:赖欣巴哈是在物理学中寻找我们所知的时间,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海德格尔是按照人类的存在经验把自身考虑在内来讨论时间。二者导致的时间图景截然不同,但它们一定不相容吗?它们为什么应该互相矛盾呢?他们探讨了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我们视野的拓展,目前有效的时间结构已经显得越发陈旧;另一方面,时间结构的基础方面是相对于我们、相对于我们“存在于世界中”的具体感知而言的。——作者注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