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济宁的悠闲时光(2/2)
结果朝野大哗,说是李孟为地方军将,却对朝廷之事心知肚明。没准就是有人给通风报信,这通风报信的人自然立场亲近山东。
实际上这争论是一场完全的闹剧,到最后安静下来,是京师的清议到了如火如荼的关口,按照常规,崇祯皇帝很少能顶住这等压力,往往就要下个申斥地旨意之类的。谁想到一直是在京师外面的军营中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忙的赶到了诸位大臣退朝后议事的所在。
“京畿之地。眼下只有咱家领着的两万兵可战,可这两万兵在他山东兵马面前,压根一钱不值,抬不上场面,各位大人莫要在这里说的痛快,真要是惹出了什么麻烦,咱家可护不住这京城。”
这话说出来,满屋子的重臣要角都是安静下来。大家在明里叫骂万端,动不动地就是个阉党的帽子扣过去,但在这个场合打交道,大家却都是客客气气,说的话却都是实在话。刘元斌提督城外京营,手中两万多楚军,是京城外最有战斗力的兵马,大发些称呼。叫他京师屏藩也不为过。
这刘元斌都是这般说话,把事情挑明了,大家心中终于是有数,文贵武贱的规矩,恐怕现在并不好用了,现在的情势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要知道,山东总兵李孟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规矩下做,这样就给朝中地诸位大臣一个误会。认为凭着讲道理在规矩内玩弄手段就可以让对方服软,这时候才发现,对方的行事完全是在巨大的实力的支撑下,在巨大的实力后面,哪还有阻挡地可能。
等待着朱仙镇一战的结果的这段时间,是李孟自领兵以来最无聊的一段日子,目前赵能统率地登州军也已经开始调动,本来对外的名义是补防青州军离去的空间。不过现在却集中在济南府和青州府的边境上。济南大营的兵马,则是开始朝中北直隶和山东的边境运动。
各处的武装盐丁还有屯田田庄的护庄队。都是做好了随时跟进地准备,总的来说,在各处的山东兵马都是做好了准备。
就等着李孟这边的消息了,不过李、罗联军那边在调整,南直隶的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也是在收缩调整。
按照事先的安排,山东兵马若是要动,也要在这些军队发动之后,才跟着动,可现在各处都是调整,李孟这个居中调度的人也是闲下来了。
胶州营已经是个可以精密运转的机器,只要是命令下达,人和集体都会按照平日里地规程,运转和动员起来,反倒是不用李孟去操心些什么,他要做地,只需要每日里询问下进度。
此时在他身边的高级官员有两人,一是亲卫大将王海,另一人是山东盐帮地首脑黄平,目前在河南打探消息的是山东盐帮的副手江显绰。
这段日子实在是太过休闲了,查看张江统领的兖州军,不管是校阅,还是临时的抽查,发现兖州都司张江都是做的一丝不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胶州营对外的征战是轮换制度,在外面立战功的机会很少。
军将们要想在这个体系里面有所升迁,就只有猛抓训练,山东这个体系敛财可以说是大明效率最高,捞的最狠的地方。
但这些钱财却很少用在李孟的私人享受和家人的供养上,全部都是用在军队和民政的建设之中,财政上一直是颇为的紧张,直到这漕运厘金的章程出来之后,才稍微宽裕了下来。
这么多钱花了下去,士兵们吃饱喝足还有十成的军饷,李孟自然希望钱都是花在了实在的地方。
一向是对训练抓的很严,每到一地,如果有时间,第一件事就是看这部队的训练,已经有人因为训练上松懈,被从千总的职位上降职到普通一兵,这名千总的上司也被扣罚军饷,下文申斥。
在李孟这个体系里面,这些军将差不多都已经是做到了极致,再往上一步,就只能是按照李孟的大计继续走下去了。
所以李孟要求的,要求七分,下面做到十分。
在济宁如此悠闲的呆着,静静的旁观着天下大势的运转,每日里或者是巡视军营,或者是和孙传庭等高士闲谈。
至于吃住享受,有厘金局督办孔三德和在济宁州的各个商户那是费劲了心思逢迎。舒服地很。李孟甚至都琢磨着把自己在济南府的几名家眷接到这边来,发觉自己有这个想法之后,也是悚然而惊,心想自己是不是闲的过分了。
发觉自己闲下来的那天,下午就来了信使,这次除了来自河南那边的人之外,还有一拨人来自胶州。
河南那边,李、罗联军的探马和官兵的哨探已经是开始接战。但双方距离大战还有些时间,袁宗第和田见秀率领五万兵却突然的向着东南地方向而去,不知道是不是要从侧翼来攻击官兵。
相比来说,还是胶州那些人的消息更加的让李孟感兴趣,说是出去很长时间费德勒神甫在六月初回来了。
跟着费德勒神甫的人并不多,据来禀报的人讲,也就是十三个洋人,此时的尼德兰独立战争已经结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尼德兰)等地正是处于稳定的时期,何况在本国混不下去的,大可以去自己国家地殖民地找生活冒险。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亚洲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在殖民地里,这些白人好像是在天堂一般。那有什么愿意来大陆冒险的。
也就是耶稣会、加尔文教会的天主教、新教的各种传教士,秉承着信念,被宗教地狂热驱动,这才是不远万里来到对他们来说极为陌生的大明帝国。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洋人也是人,自然不会有什么例外。
算上费德勒一共是十四个,能有多少有专业知识还未可知,李孟略微有些失望,记得在现代时候,听几名年轻的同事偶尔谈起这时空穿越的小说。凡是回到历史地人,只要是在欧洲已经发展的时代,混的再差,也有几名不开眼的洋人硬贴上来。
这几名洋人不是精通造火炮,就是明白简单的机床,或者是欧洲某知名军团的军官,怀着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不计个人得失,不管加入弱势势力的危险和死亡。毅然决然地和穿越者走到了一起。
或许那几个都被看出来是从现代时空穿越而来的大能。所以洋人为了这异国他乡的名分富贵,主动的贴靠了上去。
这人和人真是不能比的。李孟自觉地做的不差,山东几百万民,十万兵,最起码在他的手底下混了个饱肚子,手中的兵马也是这个大明帝国最先进最强地军队,怎么从来没看见什么洋人主动过来投奔。
而且这大明,洋人可是不少,京师和南直隶即便在这样地形势危急下,也是这个世界最富庶的地方,欧洲人、阿拉伯人有商人,有传教士,还有所谓地浪人们,都是来这里冒险、传教、行商。
不过从来没有人考虑过山东,这是个大明自立国开始,就是个变乱不断的省份,夹在帝国的中心和最富庶省份的中间,被所有人遗忘了。
记得自己还是给那神甫费德勒不少金银,说是凡是有用的人才,不用吝惜钱财,都给请来,看来这效果不好啊。
李孟在那里想的时间不长,从胶州过来报信的人自然也不敢打搅,都是在边上恭恭敬敬的站着,单纯一个神甫费德勒回来的消息,还不足以让这些人急忙过来告诉镇东将军,他们的大帅李孟。
过来报信的这个人是胶州城的守备,是一名营千总,营是山东兵马的基础单位,山东的军人,如果能成为营千总,他就成为胶州营这个机器之中最显赫的零件,没有其他的机缘,或者是立下不世出的功勋,在向前进恐怕就很难了。
胶州因为有最早的盐场和私港以及盐务的各种衙门在,这边都是军户平民,日子过得不错,基本上都是亲李孟的人家,没有屯田田庄,所以镇守在这里的营千总在胶州营体系的地位就高一些。
这个守备是当日间在涡水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所谓当先最前,但营千总却被伤到了腿脚,战后论功,索性是回转调动,把他安排在这胶州当守备,这职位与其说是个武将,倒不如说是个地方官。
这地方,就是让他养好伤,好好休息的,不过今天,这名守备也是赶了过来,想必是有大事。
“大帅,跟着费德勒师傅一起出洋回来的人,这次回来的时候,在船上听到了些事情,私下里议论,一名盐帮主事也是跟着出去的,觉得事情大,卑职这才是急忙的赶了过来,跟大人禀报。”
孙传庭背对着屋中人,此时已经是摘下了铁面具,在那里慢条斯理的喝茶,他那个位置,也不会有人特意过去看看这位“铁面人”的相貌。
李孟点点头,那名胶州守备却没有开口,躬身报备说道“卑职把那名听到的人也带来了,让他给大帅说明。”
招呼了声,外面一名小伙子恭谨的走了进来,虽说身上穿着的是胶州营的军服,不过肤色却是黝黑,这是在海上和南方呆的时间长,太阳晒出来的,不过这名小伙子却不是汉人,完全是一副欧洲白人的摸样。
进屋之后,先是磕头见礼,这礼数都是做的十足,规规矩矩,他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说道:
“大帅,小的在回程的时候,一天在甲板上晒太阳,听到几名水手用福建话在议论,说是在胶州的港口出来后,还要去北面的清国。”
这洋人汉话地道,不过带着些广东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