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少见(1/2)
“你是说这是由清宫造办处制造的”柳絮拿着一个带字的杯子细看。[+新+
“你看,这几件画珐琅杯子,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之感,且出现细小裂纹,这很可能是在白瓷上面直接施彩造成的。
而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也有个别,直接在宫中旧藏明代永乐白瓷盘上施彩的,后来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最大的可能还是康熙时期。”
“这也不能证明什么啊就算这四个杯子上面都有一个字,正好是‘万’、‘寿’、‘长’、‘春’,也不能证明就是清廷造办处制造的吧”秦明月道。
“康熙时还有一种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现多收藏于弯岛故宫博物院,当时称为‘宜——兴胎画珐琅’,造型有执壶、提梁壶、盖碗、盖盅等。
装饰题材多为花卉,有直接在紫砂胎上彩绘的,也有的可能是考虑到紫砂胎不象白瓷那样细腻光滑,就先在胎上涂抹褐色彩作地,然后再进行彩绘,褐色彩的颜色不仅酷似于紫砂的颜色,而且使器物表面的光泽增强。
这种褐色彩仅施于器物外壁,器内则无,你们看这个的胎色是不是不像是白色这就是紫砂,这个就是典型的宜——兴胎画珐琅’而这两只杯子,跟刚才的那四只,除了胎色,画法和和烧制工艺都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应该造办处出品。”韩孔雀有点得意的分析道。
“不用这么高兴吧你这种说法太过牵强,你们看,这六只杯子的留款可不是一样的,连颜色都不一样,干脆这两只跟其他四只的题字都是不一样的。”始终在查看那几只杯子的周美人,这个时候开口道。
“还是周姐厉害。”柳絮嘿嘿笑着道。
韩孔雀白了柳絮一眼道:“这点我会想不到康熙时瓷胎画珐琅的款识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围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
个别的如首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外底印刻‘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印刻单线方框,还有个别器物如弯岛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画珐琅莲花纹菱花式盘(永乐白瓷胎),外底虽也署‘康熙御制’四字双行红色堆料款,但外围的不是双方框。而且双线圆圈,圈线外粗内细。
至于康熙朝宜——兴胎画珐琅器外底所署款识,一般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黄色堆料款,外围双线方框,个别的如弯岛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纹茶壶。外底所署黄色堆料款‘康熙御制’四字作‘上下左右’排列,外围海棠花式双线框。
宜——兴胎画珐琅用黄色珐琅料写款,可能是因为黄色能与褐色地形成鲜明对比的缘故,而若以褐色地衬托红或蓝色料款则不够鲜明醒目,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很正常的。
你们不会认为这八只杯子是同一批烧制的吧这些很明显是后人凑成一套的,所以才会这么杂乱,比如这只,这是雍正时期。”
韩孔雀这么一说,柳絮等人全都愣了,就连刚才不感兴趣的李小艺。也凑了过来。
“你说这八只杯子是不同时期烧制的”李小艺拿起一只杯子,一边看一边问道。
“这是当然,你们看这只酒杯应该是清宫档案中提到过的一只,应该是雍正时期烧制的,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生产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
雍正元年(17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生产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
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如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八记载:西洋国……雍正四年五月复遣使进贡……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块。又如《活计档.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二年二月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
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遵此。于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画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
你们看这只就被就是填白胎画珐琅花卉杯。而且内部还有一条暗龙,没准这就是当年圣旨之中提到的,两件内有暗龙的其中一件。”
“这玩意这么少连皇帝都得不到几件,这么说我弟弟这次是真的有心了,居然一次给你凑够了八件。”李小艺可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一整套,只要少见,这说明自己的兄弟这次所谋者大,所以她有点头疼。
韩孔雀看了一眼李小艺道:“这些东西我很喜欢,就算提出的条件难一些,也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