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遗迹(七)(1/1)
“世界”这个词,在元生大陆的概念中,基本就是一个哲学意义的事。反正是包罗万象什么都能算上。然而在现实中,目光局限于元生大陆的智慧种族,却很少去想象大陆外的东西。
弥勒尔道:“其实除了这里的元生大陆以外,有极东处的东方大陆,还有极南处的桑土大陆。如果从海路上走,相当遥远,再加上有海中魔兽和海族,所以基本上是难以联系的情况。不过相比较元生大陆,东方大陆和桑土大陆就要小了一些。”
“刚开始发现这两块大陆的时候,所有人确实都很高兴。然而最后一计算,兽潮的规模太大,那两块大陆也不是安全的地方。于是寻找的道路就越来越远,向着东南西北,向着天空上方,最后在共同的努力下,才发觉,其实我们位面的形状也相当特殊。”
“位面难道你们探险到位面边缘了吗”第普大为惊讶。
弥勒尔点点头:“我们这个位面,形状就像是只绒毛球,在极高极高的高空,有着一层透明的、根本不能穿过的厚膜,把我们完全挡在这厚膜之中。当然,这厚膜相对绒毛球的大小来说的是层薄膜,在现实中,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厚了。而日月星辰就在厚膜之外,相当遥远,根本不知道有多远距离。就感觉这是创世神在开玩笑,似乎把我们所有人全都关在这位面之中。”
“而这层厚膜也同样把魔力隔绝在内,而且在攻击这厚膜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各种各样的魔法攻击,就像是石牛入海般全都消失不见。而魔力居然对厚膜有种中和作用,那层厚膜在大量吸收着魔力,并且逐渐地在向外扩展。”
听到这里,羽色终于忍不住提问:“弥勒尔大人!会不会这样,随着整个位面的魔力吸收完,这层厚膜就会消失不见我们就能到厚膜之外”
“是一种可能吧!”弥勒尔笑着点点头,“也有可能,吸收完所有的魔力,咱们依然被困在这位面中。不过这问题现在并不重要,还是先说这‘绒毛球’吧!”
第普心中在暗想:“也许就因为这原因,远古时期的魔力比现在浓郁的多,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实力非人的魔兽和……神祗。不过这样下去,似乎元生大陆的魔法科技早晚会崩溃,没有了魔力,那整个文明就会来个大倒退。不过……”
第普收回心思,未来太遥远,还是先听弥勒尔接下的故事吧!
“其实那是厚膜上的一个个涡流,虽然肉眼看不见,但能感觉到,奇妙的是,有些较稳定的涡流,数量虽然极少,但像是一根根绒毛通向外界。也是好奇、更是无奈,开始挑选出一批勇士,开始向涡流外探险。而这样的涡流相当多,要一处处的进入,有的的一去不复返了,有的半路而归,实在没法通行。到了最后,总算发现了一处能够让智慧生灵生存的地方。”
“那是一处蓝色的星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个星球外根本没有什么膜,可以很容易地到达远方空间,根本没有尽头。但遗憾的是,虽然那处涡流可以安全的来回,但只要一出去,外界就感觉不到丝毫的魔力,除了自身储存的那些,一旦用完,就无法使用任何魔法。不过到了此时,又过去了很长时间,封印已经是弱小无比,很快就要消失,已经没更多时间去寻找了。反正没有魔力也不算什么,无非不能使用魔法。只要能生存,就凑合了。”
“于是就开始了移民计划,整个计划名叫诺亚方舟,为了纪念通过这涡流通道,发现蓝色星球的人类英雄诺亚。因为这蓝色星球有着土著的居民和各类生灵,为了观察仔细,也因为适应这蓝色星球,所以把首批的登陆地点放在了被那星球群海围绕的一片大陆上,名叫亚特兰蒂斯。”
“第一批的去的人大多在那个亚特兰蒂斯建设,但也有一些到那蓝色星球各处游玩,有些被当地土著当成了神祗,甚至还建了几处地上神国。反正都是些玩闹举动。随着时间的过去,那些‘土著神’的‘神力’,也就是魔力都会消失,他们也就玩闹不下去了。”
“先不说蓝色星球,还是说回到元生大陆。在执行诺亚方舟计划的同时,加固封印的计划也同样在进行。可就在这时,却出现了意外,封印突然变故,而且影响到整个兽巢空间。而这一次,就不仅仅是封印所在的那个出口,整个兽巢空间都即将消失。如此一来,铺天盖地的魔兽将出现在元生大陆上。为了解决这次意外,圣地所有的英雄们全都行动起来,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可是这个办法需要一点时间来准备。因此,路西法他们就来了个以毒攻毒。”
“既然兽巢空间已经不稳定,封印已经堵不住,那就把这空间多余的能量释放掉。于是就想办法把这兽巢空间和厚膜上的漩涡链接起来,开一个口子,把这能量索性释放出这个位面。然而合适的漩涡只有一个,就是通往那个蓝色星球的那个。然而在释放能量的时候,魔兽同样会冲出兽巢空间。为此,路西法他们又想了一个办法,在链接上巨量的海水,既能保证把魔兽全部冲走,大多数的魔兽又不能在水中生存,全都会淹死。”
“这个计划执行的很顺利,那些不稳定的能量连同海水和魔兽冲到那个蓝色星球。可惜的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就毁于这场灾难,而蓝色星球引发了一场超大的洪水,星球上的生灵灭绝了七七八八。同时,在虹吸大量洪水以后,同样引发了大海啸,把元生大陆的很大一部分地区淹没掉。幸好,大陆上智慧种族在事先得到消息,并且或坐上了诺亚方舟;或自己准备船只;或跑到高地,总算没受到毁灭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