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开卷有益(1/2)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间接地证明了,李游手上的两部书,之前的《秘藏十法》和现在的《续山海经》都是李诫本人的作品,绝非假冒,童叟无欺。
解决了这个作者署名问题,李游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很快,李游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续山海经》的内容之上。
让李游觉得惊诧的是,这本书竟然没有序。在古人看来,立书著说是一件大事,必然要自己或者请人写一篇序言,表达自己写书时候的心情或者所得,又或给书立下个总纲。之前从唐墓里带出来的《汲冢纪年拾遗》便是这个样子。
李游的惊异很快就消失。他小心地翻了一下手中的书卷,竟然发现,封面之后的前几页,竟然被人整整齐齐从根部撕去。撕得很入,如果不留心,根本就不会注意会少了一些,尤其这一页是通常不会影响主要内容序言。
但对李游来说,序言比起内容来更加重要。序言的内容更多的是描写作者本身在创作时候的经历和心态,这样实际上能够通过序言,在信史的立场上确认作者的身份,而不是出自推断出来的结果。
“谁把《续山海经》的序言给撕去了”李游心里不解,但他知道,这个问题大概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他也不纠结,眼睛开始在内容上打转。
仔细一看,李游悚然发现,《续山海经》被撕去的不仅仅只是序言,连同不少内容也一并被撕去。首先落入李游眼帘的便是这么一段话:“……炎黄二帝时,世传阴符七枚,仓颉得之,助黄帝大败蚩尤、炎帝;采首山铜,铸轩辕鼎三,上铭山河地理,瑞兽祥文及《阴符阳经》二卷。”
《阴符阳经》者,上卷述天文地理,山川河流,人神鬼怪。下卷字三百,为传世《阴符经》。
“轩辕鼎及阴符,后为大禹所得,大禹借其大能,悟《河图》《洛书》,疏治天下江海,铸九鼎,将《阴符经》上卷铭之其上,为传世至宝。禹皇为山河镇煞,阴符散于九州。唯通读九鼎铭文者,方得其位……”
书卷看起来已经多年没保管,好在并没有腐烂掉,字迹尚可辨认,阅读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而李诫所在的时期,正好是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辉煌时刻,市面上流传许多话本小说,这些文学都倾向于口语化,李诫在写《续山海经》的时候,估计也受到当时市井文化的影响,所以内容里并没多少艰涩难懂的遣词和生字。李游毫无障碍地一路阅读了下去。
可惜李游手里的《续山海经》并不完整,只是李诫这一部著作里的第一卷。从后面的标记来看,《续山海经》一共有二十七卷,比起《山海经》还多了十一卷。
虽然少了其余的二十六卷,李游遗憾之余,心里又多了一份侥幸。因为手里这一卷书,让他解开了诸多谜团。
起码李游可以确定,《续山海经》里面的阴符,就是阴阳符。而且阴阳符不止一枚,而是七枚之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