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3518章 最想要的安安份份

第3518章 最想要的安安份份(1/2)

目录

山东之地,原本掩藏在水面之下的矛盾,如今被彻底的激化了。

在事情爆发之前,崔琰多少有些纠结顾虑,可是真等风暴起来之后,他倒是沉静了下来,冷眼看着自己一手卷起的腥风血雨,心中没有半分的迟疑心软。

计划一旦开始进行,稍稍迟疑瞻顾,就是自己身死名裂!

在刘协诏令下达之后,崔琰几乎每天都盯着局势的变化。

现在的一切,大体上顺利。

冀州,青州,徐州,虽然没有事先通了气,但是相互之间都有点默契配合,都想要将曹操先掀下去!

毕竟集体起来掀桌子,这事情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

当年董卓之时,也是檄文传达,便是各地兴兵!

崔琰甚至已经计划好了,曹操如果想要顽抗,那么就是立刻假传天子刘协诏令,让各地勤王!

许县就将成为漩涡当中稳定的那一个点……

豫州,关中,青州,徐州,扬州。

曹操,斐潜,臧霸,陈肃,孙权。

天下将重新会被搅动起来!

而冀州就会紧紧的跟在天子刘协身边,为胜利者献上膝盖。

或者,将天子献上……

只要在这一场风暴漩涡之中,保全了天子刘协,那么崔琰崔氏家族,对于大汉上下就可以有一个说法,也就自然确保了冀州派能站在最后的胜利者一边,分到这一场风暴之中最肥美的一块肉!

因此,每一天傍晚的时候,崔琰都看着天边如血一般的晚霞,然后安然入眠,装作一个安安份份的,置身事外的好人。

哪怕他的策略,会有无数的人因此而死,家破人亡,但是他依旧可以自称自己是一个好人。

直到今夜。

就在酣睡之中,崔琰忽然被低声呼喊的声音惊醒。崔琰第一时间不是翻身而起,而是直接就握住了在枕头下面的短刃,然后才反应过来,叫喊自己的是族弟崔林。

油灯幽暗,照出了崔林充满了忧虑的脸。

这些时日,崔林都是暗藏在崔琰的影子下面,奔走联络,似乎很长时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不仅是面容疲倦,眼窝深陷,就连话语都是有些沙哑,眉头紧紧的锁成了一个川字,『兄长,大事不好了!』

崔琰松开短刃,翻身坐起,用手揉搓了一下自己的脸,『不必惊慌……发生了何事?』

见崔琰依旧沉稳,崔林也稍微平复了一些心情,压低声音说道:『曹老贼原来藏在陈留!现如今出兵阳平!看样子是要继续往北,直指乐平!』

崔琰原本沉稳的面色,闻言忽然就是一变!

这和崔琰原先设想的都不一样!

该死!

乐平之北,就是清河郡!

东武城!

崔琰立刻感觉自己就像是脑袋被谁敲了一下,眼前一黑!

不过即便是如此,崔琰也立刻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深深的呼吸着,

每逢大事有静气。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越是上位者,越是要遇事冷静,一旦慌乱,就有可能越做越错!

曹操,曹孟德!

这是想要刨了崔氏祖坟么?!

该死!该杀!

崔琰脑海之中迅速将前后盘算了一遍……

自己虽然在许县之中,看起来似乎是在曹操的战刀之下,但是反而是较为安全的,因为曹操除非是要谋逆,是要彻底撕扯掉身上盖着『挟天子』的遮羞布,否则想要在许县这种人眼众多,关系繁杂的地方对崔琰动手,怕不是曹操这边一动手,立刻冀州就翻了天!

要知道,崔琰有质子留在许县,曹操同样也有孩子和夫人是留在冀州!

双方都有核子武器,真打出来就是两败俱伤,捏在手里引而不发才叫做相互威胁,大家才可以安安份份坐下来谈。

朝堂之上就更不用说了,同时许县周边有任峻的屯田兵,但是同样也有冀州掺入的沙子……

所以,崔琰原本的计划,就是第一步要逼迫曹操坐下来,谈。

崔琰的『乞骸骨』的表章,其实和当年董卓入京之后,杨氏袁氏等人暗戳戳的让手下辞职不干,是相似的策略。毕竟现在已经是春天,接下来的春耕,需要的人手可不是一个两个,难不成曹操自己要亲自去耕作冀州数十万亩的农田?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崔琰就想要让曹操妥协,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曹操竟然选择了硬刚!

简单来说,这就像是崔琰暗中招呼了一群人,准备趁着曹操虚弱,套曹操一个麻袋,按着狂揍一顿,让曹操老实一些,懂得尊重谁才是老大,但是没想到曹操一上来就先开了一个大,盯着崔氏老家就直奔过去了,似乎就算是自己被打得头破血流,也要将崔氏老家东武搞个赤野百里!

这其实是崔琰对于曹操的本性,还不够了解。

当然,崔琰不是什么键盘侠,也不可能有后世那么详尽的资料,可以从曹操起初当城门校尉一直分析研究到曹操死去,所以崔琰只能是按照自己对于曹操的理解来制定策略,所以他根本没想到曹操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硬着头皮杀出血路来!

这完全不符合山东士族的习惯,甚至可以称之为莽撞!

现在怎么办?

是眼睁睁的看着东武覆灭,崔氏百年基业化为飞灰,还是紧急联络在许县周边的暗藏力量,转头回去援救冀州老家?

崔琰抬起头,盯着崔林,『曹贼此举,虽显凶残,实露怯懦!若曹贼有十分把握,为何不直接举兵至许县此处?!』

崔林闻言,便是说道:『若是曹贼于此乱了豫州,那么山东必属骠骑!』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曹操的基本盘,如今就剩下了半死不活的兖州,以及虚弱不堪的豫州。

荆州有战,难以分身。

青州有臧霸,貌合神离。

徐州有陈氏,对于曹操是阳奉阴违。

冀州现在也等于是和曹操彻底翻脸了……

曹操,以及曹操的属下当然想要搞死崔琰,但是在许县之中,难免投鼠忌器,如果说豫州再乱,那么曹操就基本上等于是没有了大后方!

所以这就是崔琰为什么一直都呆在豫州,呆在许县,因为这里就是风暴眼!

现在……

崔琰点头,然后脸上露出了几分凶狠来,『既然曹贼不顾百姓生灵,我等又是何必对贼谈什么仁义?此时……已经无法善了了!』

一切战术,最终就是换家!

『即刻传出消息!曹贼无道,屠杀百姓!讨贼除逆,正当其时!』

……

……

太兴十年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往常的年份都要更冷一些。

这种天寒地冻之中,也似乎在预示着今年的这个春天,会是山东最为悲惨的血色。

荀彧坐在小院之中,从天空的暗淡无光,再在清晨的寒风当中,等到晨曦闪动。

他觉得冷。

不仅是身上的冷。

这条路上,已经有太多的人倒下了。

荀彧感觉,他自己是在和一个名为未来的怪物,在同桌对赌。

当然,这个『未来』,并不是指斐潜。

荀彧还想不到斐潜来自于未来,他只是自己觉得在和自己的未来,曹操的未来,以及大汉的未来在对赌。

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荀氏家族在东汉时期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荀彧的祖父荀淑更是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着称于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荀彧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志向。

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展示荀彧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真的就是如此么?

他年轻的时候,一度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现在已经不这样认为了。

随着岁月的增加,荀彧看到许多的同行者,或者走向了另外一条路,或者已经化为了记忆的碎片落在了尘埃之中。

多少人从光芒万丈,变成了暗淡无光。

多少人从万人景从,变成了人人喊打。

那些苟且的,卑微的人,忽然有一天变成了青史之中强有力的墨色,将大汉这辆老破残旧的车辆轮毂,狠狠的垫了一下,几欲倾覆。

荀彧就像是在这一辆破旧车辆上的马夫,顶着风雨,浑身冰寒,努力的维持着心中的那一团火,也尽力让自己不会因为严寒风雪,而倒毙在路途上……

多少人曾经壮怀激烈,以为自己是在书写历史,结果发现是历史在他们身上疯狂进出,改变了他们的形状。

和未来对赌,无疑是残酷的。

一旦下错了注,一生就会轻如鸿毛。

荀彧如今,已经是第二次下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